依賴緩解吸入劑增死亡風險?醫教氣喘正確用藥觀念!
2022-05-03
根據 2021 年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台灣氣喘緩解用吸入劑(急救)使用與住院急診風險」的研究發現,氣喘患者一年使用超過 3 支以上「緩解用吸入劑(急救)」,急診住院風險會增加72%,死亡風險更是高出9成!
台灣約200萬氣喘人口中有近16%氣喘患者過度依賴「緩解用吸入劑(急救)」,其中,專家推估台灣有逾3成患者每年使用超過3支「緩解用吸入劑(急救)」。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王鶴健教授表示,氣喘患者用藥習慣不良多是錯誤觀念所致,當氣喘發作時,更習慣使用「緩解用吸入劑(急救)」緩解不適,忽略醫師開立的『吸入型類固醇』,疏不知此舉反而將自己推向危險地帶。
棄喘不氣喘!正確認識吸入劑、做好日常保養
王鶴健教授以三隻小豬故事為比喻,氣喘的治療如同小豬蓋房子,而氣喘的發作猶如地震無法預測何時到來。意即氣喘患者若使用「緩解用吸入劑(急救)」,僅能在急性發作時短暫緩解,甚至容易過度依賴以致用量越來越大,就像蓋草屋的豬大哥,雖然完工快速卻治標不治本,使用再多的茅草也無法加固,遇到地震時房子仍會坍塌;反之,若平常遵照醫囑規律使用含『吸入型類固醇』的吸入劑做好日常保養,從根本抗發炎,治療就如同豬小弟蓋磚房般穩固,有結實的地基磚牆支撐,有效治本控制氣喘。透過這樣淺顯易懂的觀念,希望可以協助所有年齡層的患者了解兩種吸入劑的配置方式,才能避免將自己置於氣喘急診住院的風險中。
醫院警示系統把關用藥 吸入型類固醇鞏固氣喘治療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呼吸道委員會副主委、亞東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鄭世隆教授表示,為更全面把關氣喘患者的用藥行為,亞東醫院今年推出【氣喘治療「緩解用吸入劑(急救)」警示系統】,醫師看診時,若遇到過去一年已處方 3 支以上「緩解用吸入劑(急救)」的患者,系統會立即跳出警示訊息,不僅可以協助醫師即時評估處方建議,也可藉機衛教患者『吸入型類固醇』從根本抗發炎、鞏固氣喘治療的重要性。
鄭世隆教授也分享一名氣喘患者案例,42歲的謝先生是一名保險業務經理,由於長期氣喘控制不佳,擔憂若遇緊急狀況會影響工作,常至不同醫療院所就診並要求醫師處方「緩解用吸入劑(急救)」,也在生活空間各處備有急救用藥,逐漸養成氣喘一發作就依賴「緩解用吸入劑(急救)」的習慣,更有幾次急性發作時嚇壞同事客戶。所幸,透過醫院警示系統即時發現,並經過衛教資料說明正確用藥觀念,謝先生才了解長期規律使用『吸入型類固醇』的重要性,進而改變用藥行為模式,終於得以穩定控制氣喘,大幅改善氣管發炎狀況,重返職場成為金牌業務。
錯誤用藥行為反覆住院?正確觀念更助守護健康!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李伯璋署長表示,台灣氣喘患者急診住院比例仍有改善空間,除了希望患者正視錯誤用藥方式帶來的負面影響,也建議患者平時應善用健保資源,小病到診所看、大病到醫院看,落實分級醫療以提升照護品質,才有機會降低反覆氣喘急診住院所造成的醫療資源浪費。
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陳宏麟理事長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台灣民眾對於肺部健康也越加關注,自 2021 年至目前為止,參與健保氣喘照護計畫的基層診所也已增加 228 間,可見基層診所、學會及政府宣導成果豐碩。
根據衛福部於 2021 年統計之台灣氣喘患者用藥數據顯示,僅不到 5 成有使用『吸入型類固醇』治療氣喘,為避免氣喘患者不斷重複錯誤用藥習慣,社團法人臺灣臨床藥學會簡素玉榮譽理事長強調,藥師如氣喘用藥的安全守門人,不僅會協助優化健保資源分配,也會串聯醫院、診所及社區藥局攜手推廣氣喘用藥正確觀念,站在第一線守護患者健康。
《延伸閱讀》
.久咳不癒竟可能是肺癌徵兆?醫:超過2~3週等情況應盡早檢查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今健康New新聞

嬰兒RSV單株抗體打不打?要打哪些疫苗?完善保護力!醫詳解

他們肌無力到難吞嚥、難呼吸 重症肌無力盼早日給付新型生物製劑

新生兒慎防RSV超危險!醫籲打好「孕期疫苗」大幅降低風險!

轉移性HER2乳癌治療新突破!新ADC納健保接軌國際,6旬姐穩控病況!

生命之火將熄之際,讓愛延續。「器捐協調師」道出不為人知的感人歷程
今健康嚴選推薦

【名家專欄】郭祐睿中醫師/眼睛痠澀刺痛是青光眼?眼中醫推3茶飲有助護眼!

【名家專欄】招明威教授/全民節水省起來!黃豆粉、小蘇打粉洗碗洗菜誰厲害?

【名家專欄】曾郁文醫師/懷疑有尿失禁?簡單4步驟自我檢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