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大腳大是福相?肢端肥大症恐成心腹「肢」患!
2021-06-08
手大腳大當心是福相?肢端肥大症有哪些症狀?
只是年紀增長體態改變?當手指腳趾甚至臉龐出現變化時,可能不是單純的中年「福態」,而是與身體疾病有關,台灣腦下垂體學會秘書長暨台中榮民總醫院微創性神經外科主任鄭文郁醫師表示,又稱為「巨人症」的肢端肥大症,是生長激素分泌過多的一種罕見疾病,盛行率每百萬人口約40至70人,是一個疾病進程非常緩慢的疾病,發病後5至7年,才會警覺身體出現異狀。
鄭文郁醫師指出,造成肢端肥大症最大宗主因是腦下垂體腺瘤,導致生長激素分泌過多,並造成肝臟類胰島素生長因子分泌增加。若發生在18歲前,生長板尚未癒合,通常稱之為巨人症,患者可能持續長高。成人之後因生長板已癒合,只能往橫向生長,就會產生肢端肥大症,造成頭痛、壓迫視神經,或是不自覺的外觀改變如額頭變高、鼻子變大、嘴唇變厚、舌頭變大。有些病人也會合併睡覺打鼾或呼吸中止症。手掌、腳掌變大,不僅難找到合適的鞋子,還會造成關節痛、腕隧道症候群等問題。此外,肢端肥大症的男性可能合併有性功能障礙;女性則可能引發月經失調、不孕等問題。
心腹肢患莫輕忽!器官受影響恐短命10年?
鄭文郁主任說明,肢端肥大症看似進展緩慢,但對人體健康可能有多重影響。當分泌過多生長激素,可能會導致臟器肥大、骨頭增生、軟組織增加。一旦臟器肥大發生在心臟時,易造成心肌梗塞、心臟衰竭、心律不整、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除了生長激素分泌過多,還會使胰島素阻抗增加或敏感度降低,進而產生糖尿病。也有部份病人併發甲狀腺結節,結節過大易壓迫氣管導致呼吸困難。
另外,肢端肥大症也可能合併癌症,其中以大腸癌最常見。醫師提醒,肢端肥大症若沒有妥善接受治療,平均壽命可能減少十年,死亡率更是一般人的2至4倍以上。
該手術還是吃藥?肢端肥大症有哪些治療方式?
肢端肥大症的治療目標,主要在於維持生化值正常,生長激素小於1ng/mL、類胰島素生長因素則控制在病人年紀範圍內。鄭文郁主任表示,現有治療方式包含手術治療、藥物治療、放射線治療,第一線治療以手術為主,如果能將腦下垂體腺瘤切除完全,後續追蹤良好,則不需合併其他治療。一旦腫瘤侵犯到周圍神經血管,可能會給予藥物治療如口服治療、針劑治療等等。
口服治療一般多是多巴胺促進劑,用於控制泌乳激素分泌過高的病人。針劑治療則以體抑素類似物為主,一般需四週回診施打一次,惟需定期前往醫院施打,對老年族群及偏遠地區患者較不便,加之當前疫情嚴峻,就醫增加感染風險。鄭文郁主任表示,現今已有新型長效注射凝膠劑,可由專業醫護人員教導病患或家屬正確使用方式,即可在家自行施打,透過連續處方箋至鄰近藥局領藥,大幅減少舟車勞頓及疫情造成之影響。
注意症狀看對科 及早預防肢端肥大症
鄭文郁主任提醒,一但發現中年出現五官變化,包含額頭變高、顴骨變高、鼻子變大、嘴唇變厚等,產生很難控制的慢性疾病,或是男性開始出現性功能障礙,女性月經不正常,甚至導致不孕。可能就要警覺是不是肢端肥大症,可以到醫院或診所,尋求神經外科或新陳代謝科做檢查診斷。確診不需過於擔心,醫師會根據不同狀況給予適當治療策略,配合穩定治療,都能有相當良好的預後。
《延伸閱讀》
.癌症新增破11萬人!防癌不可少植化素 賴基銘:蔬果空腹吃最好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今健康New新聞

嬰兒RSV單株抗體打不打?要打哪些疫苗?完善保護力!醫詳解

他們肌無力到難吞嚥、難呼吸 重症肌無力盼早日給付新型生物製劑

新生兒慎防RSV超危險!醫籲打好「孕期疫苗」大幅降低風險!

轉移性HER2乳癌治療新突破!新ADC納健保接軌國際,6旬姐穩控病況!

生命之火將熄之際,讓愛延續。「器捐協調師」道出不為人知的感人歷程
今健康嚴選推薦

【名家專欄】郭祐睿中醫師/眼睛痠澀刺痛是青光眼?眼中醫推3茶飲有助護眼!

【名家專欄】招明威教授/全民節水省起來!黃豆粉、小蘇打粉洗碗洗菜誰厲害?

【名家專欄】曾郁文醫師/懷疑有尿失禁?簡單4步驟自我檢測!
